麦克阿瑟被撤职后,马修·邦克·李奇微接任他的位置,而原来李奇微带领的第八集团军由范弗里特接任。说起来范弗里特是李奇微的学长,他们都是西点军校的学生。范弗里特来到朝鲜战场后本想大展身手,却不得不听从李奇微的军令。
在朝鲜战场上,范弗里特也是个不甘落后的将领,李奇微在前期运用各种战术总算是稳住了防线并适当组织反击。范弗里特接手第八集团军后也开始了他的战术。
范弗里特的独子是美国空军上校,可在一次任务中丧生我军的高射炮下。最终连尸骨都找不到,范弗里特自然是愤怒无比,想要为子报仇。可他的多次战术都被我军粉碎,可他还是不甘心。
终于在1953年秋季攻势中,范弗里特在东线准备利用“坦克劈入战”攻破我军防线。具体是这样的:利用坦克群做掩护,“联合国军”步兵伴随着二百八十余辆美国坦克冲向刚接防了二十七军阵地的六十七军,与此同时,每天有十万发炮弹在六十七军阵地上炸响。
在美军诸多将领中,范弗里特真的是弹药倾倒库,每一次作战都是利用强大的炮火覆盖我军,他的弹药消耗量使得美军后方官员都肉痛。但就算如此,他在朝鲜战场上也是失败居多,这一次的坦克劈入也没能如愿反而遭到我军重击。
范弗里特确实会抓时机,我军东线处于换防时期,他打算利用坦克群直接冲破东线,加上强力的炮火支援,步兵协同作战彻底拿下。可他失算的,刚从二十七军阵地接防的是六十七军,从人民军第五军团接防的是我军六十八军。
说来巧了,这两个军是杨成武将军指挥的,杨成武将军可是悍将。和另外两个杨姓将领和杨勇被周恩来总理合称“三杨”开泰。我军在第一时间选择奋战,白天还是“联合国军”的天下,所以我军选择防守,到了夜晚就组织反击。
坦克群成为我军炮火猛烈攻击的对象,我军组织了各种反坦克队,以榴弹、迫击炮、加农炮集中覆盖美军坦克。同时还有我军国内生产的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也疯狂集火,虽然说是在仿制前面战役中缴获的美国无后坐力炮和“巴祖卡”火箭筒,在这里成了断送美军坦克群的重要武器。
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这种武器的,于是我军就在路边伏击,各种自制的反坦克手雷在我军战士手中成了大杀器。他们悍不畏死,不仅把这种雷埋在地上,还不要命地冲向坦克,塞在坦克履带下阻止坦克。
就是在这样的打法下,十天后,不仅有坦克残骸,还有大量的“联合国军”永远的留在了这里。六十七军成功地打残坦克群,同样另外一边的六十八军也是如此,让坦克群彻底失去了回家的机会。
范弗里特这一次又失败了,自此,美军坦克群在朝鲜战场上失去了颜色,这一次的失败使得以后美军再也不用大规模步兵协同坦克作战,也不敢再用坦克穿军阵地了。